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道家思想,虽然深刻,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它要求政府放弃手中过大的权力,对官员来说,这无疑需要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

改革开放30年的指导哲学,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当初提出这一理念,一是因为的确没有办法规划得很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破意识形态的纠结。这一改革理念在过去30年发挥了极大作用,毋庸赘言。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改革深水区,具备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首先,微观经济主体市场化,但政府又保留了大量支配资源的权力,特别是土地、信贷和IPO(即首次发股融资),甚至石油、电信、电力等产品的定价。其次,央企与民企、外企并存,央企作为“共和国长子”,极可能在行业壁垒、信贷资源、政策扶持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公平竞争原则。再次,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而且利益集团已经强大到足以影响中央决策的地步。以房地产市场为例,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自住购房居民、房产投资者、拆迁户等等。

  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格局下,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谓顶层设计,就是明确改革的愿景和目标。其核心是三点:第一,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哪些是企业的权利,哪些是政府可以干预或调节的,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近期发改委约谈企业的涨价问题,就引起很大争议。第二,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公平竞争的问题,其核心是反垄断,以及政府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央企)。第三,谁来监管监管者?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任何个人、企业和政府(监管者)都必须受法治的规制,法院的裁决应成为终极的争端解决机制。

  眼下,顶层设计的缺乏正不断显露弊端:国进民退愈演愈烈,36条、新36条都难以帮助民企真正突破行业准入壁垒;房价调控新政策层出不穷,房价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政府限购房、限购车,屡屡以行政化的手段去试图调节价格;中石油、中石化利润居然超过民企500强利润总和;财政收入增速多年超过20%,资源不断向政府集中;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货币超发导致通胀压力大增;“四万亿”刺激“铁公基”,强化了投资主导经济增长模式;政府权力缺乏制约,刘志军式腐败未能遏制;食品安全危机愈演愈烈,公众信任感丧失。

  用吴敬琏先生的话说,现在“政策挺乱的”,成效不佳。之所以出现此种局面,正是因为顶层设计的缺失。终结“摸着石头过河”是时候了。

  那么,改革的愿景是什么?这一命题的核心在于政府的定位。实际上,中华文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如何治国的哲学思考。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道家、儒家与法家之争。后来的佛教虽然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佛教不过是儒家文明的点缀而已。

  最初赢得胜利的是法家,韩非子倡导以法治国,严肃法纪,以震慑天下。但是韩非子的法与现代意义上的法相去甚远,韩非子的法只是统治者约束和惩罚老百姓的严酷工具,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法家思想在商鞅的推动下在秦国得到发扬。法家思想带来的是严酷的纪律和惩罚,虽然成就了秦国的一统天下,但也因为暴政激起的群众反抗而迅速瓦解: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秦始皇醉心于修建万里长城,却不知道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了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的历史。儒家治国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倡导礼教,其实质是灌输等级秩序,集中体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是以德治国,强调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遗憾的是,虽有海瑞、包青天等道德楷模,但毕竟只属于凤毛麟角的个案,道德之口号并不能保证大多数官员们的廉洁奉公,历代王朝都难以摆脱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政治周期律”。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以道德代替法治,是中国两千年来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

  孔子本身也意识到了以德治国的局限性,他对卫灵公说:“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洞悉了人的自私天性,却未能提出如何利用人的自私去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原理就是如此),也未能思考如何设计制衡制度避免人做坏事(三权分立就是如此),只是空洞的道德说教,实乃千年悲剧。只有道德说教而无制度建设,这是儒家思想的最大致命伤。在儒家思想的禁锢下,两千多年中华文明都难以走出“两暴文化”的循环:暴君对大众压榨得太厉害,顺民就成了暴民,揭竿而起。暴民掌权后不消多久,自己也成为暴君。于是,就形成了“暴君压迫-暴民起义-出现新的暴君”的循环。

  在儒家、法家、道家三派中,思想最深刻、最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当属道家。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还有领导存在,这是最好的领导,有点类似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老子又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统治者稀里糊涂,百姓就淳朴敦厚;统治者明察秋毫,百姓就心怀鬼胎)。老子最著名的名言是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须文火慢熬,用锅铲翻来翻去,鱼就烂掉了,这是“不折腾”的思想。

  以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审视,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现代市场经济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假定人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物,人人为我,在追求个体私利的过程中,实现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最优化。杨朱说得更绝:“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道家不仅尊重个体的自私天性,而且也不寄希望于统治者的高尚品德。庄子说“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意思是说“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关键不是要求官员大公无私,而是要直面人的自私本性。

  当然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求政府什么都不管。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而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就是法治,既包括维护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执法,也包括打击食品造假的刑事犯罪行为。

  道家的治国理念应成为我国改革“顶层设计”的指导理念,也为我国下一步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央企在电信、石油等行业的垄断必须打破,让所有制不再成为区别对待的标准;政府应退出经济活动,专心作为独立的裁判者;政府应尊重市场的规律,特别是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避免行政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应把执法作为中心任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政府应尊重经济规律,管好货币供应量,而不是先猛增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再企图以限购、约谈来管住价格;政府应放弃对IPO的审批,代之以对财务欺诈和内幕交易的严厉打击。

  道家思想,虽然深刻,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它要求政府放弃手中过大的权力,把权力交给市场。对官员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深刻的思想转变,更意味着利益格局的深刻重构,无疑需要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2011年05月03日发表于财新网 专栏

话题:



0

推荐

刘胜军

刘胜军

42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年起,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主任、副主任。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等。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企业管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