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反对者的主要担心在于,一旦取消黄金周,很多人的带薪年假就会被单位悄悄剥夺。此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但是,取消黄金周或许可以激发员工维护自己带薪休假的“权利意识”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中国特色的黄金周,正在演变为仅次于春运的人口流动大潮。从故宫、长城到南京东路,中国几乎所有的景点都被人潮湮没。一位同事从九寨沟“心有余悸”地返回:景区门口的摆渡车排队太长,她只好徒步入景区,累得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景点变成了“二分看景八分看人”。从长海到五彩池800米距离,却用了1个小时才走完,感觉像走了8公里。九寨沟最大容量2.8万人次,10月3日竟涌入3.9万人次,超容近40%,创历史之最,完全失去了旅游的乐趣,旅游变成了一场“花钱买痛苦”的负面体验。

  国庆黄金周,成了国人年度旅游梦想的集中释放窗口。虽然有春节长假,但传统习俗的强大威力,决定了绝大多数国人还是回家团圆。“五一”假期则相对较短,只适合在周边城市热热身而已。于是乎,国庆黄金周集中了所有的火力。

  中国也是崛起中的旅游大国:2010年,国内游21亿人次,入境游5500多万人次,出境游5700多万人次,中国人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14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拥有13亿人口,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步爆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两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黄金周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10月初是旅游的最佳季节,一个长达一周的假期,让所有人都按捺不住旅游观光的冲动。巨大的人潮,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对交通、餐饮、景区、购物产生了极大的GDP拉动效应。

  黄金周试行之初,是为了激发旅游观念。如今看来,已经达到了目的。公众旅游观念的形成、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旅游业黄金时期的到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周的弊端日益明显。首先,黄金周人数严重拥挤,大大破坏了旅游体验的质量。在供求失衡下,饮食住行的“性价比”更不必言。从公众幸福感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旅游还不如没有。不少人害怕人挤人的场景,只有在家里做“宅男宅女”苦熬黄金周。其次,拥挤不堪的人潮迁移,也构成了极大安全隐患。10月7日,国庆假期结束日游客集中返程,结果连发3起车祸56人遇难。在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非常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防患于未然。再次,各旅游景区严重超负荷接待游客,势必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利用。最后,游客在全年的分布严重偏离正态分布,又导致旅游资源在黄金周之外的绝大多数出现闲置或利用不足,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简言之,黄金周把美好的旅游体验变成了人山人海, 它导致了对环境的集中式破坏。在旅游观念已蔚然成风的今天,黄金周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笔者在微博上抛出此论点,引发网友激烈争论。反对者的主要担心在于,一旦取消黄金周,很多人的带薪年假就会被单位悄悄剥夺。此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但是,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取消黄金周,或许可以激发员工维护自己带薪休假的“权利意识”。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企业中,员工处于弱势地位,在工资、加班待遇、休假、社保、职业病防护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关键原因,在于工会的缺位,员工没有办法团结起来与雇主进行集体协商。2005年以来,根据《工会法》规定“有会员25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普遍建立了工会。但截至目前,工会依然只是起到象征性的作用。工会帮助员工维权,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维护员工带薪休假权利,可以做为一个低成本的“实验田”。因此,如果担心取消黄金周后员工带薪休假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无疑是对员工合法权利的“维权没信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应直面挑战。取消黄金周,既可以让国人能体验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度假,又可以激发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岂非大善?

话题:



0

推荐

刘胜军

刘胜军

42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年起,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主任、副主任。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等。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企业管理。

文章